可焊性测试是SMT制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,其核心是通过科学手段验证焊接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能,确保焊料与基材之间形成牢固、可靠的连接。通过测试,企业可以提前发现材料缺陷、优化工艺参数,提升产品良率和长期可靠性。
为什么要做可焊性测试?
预防焊接缺陷
可焊性测试的核心目的是验证PCB焊盘、元件引脚或导线端子的表面是否具备良好的润湿性(Wettability)。如果表面处理不良(如氧化、污染或镀层不均匀),焊料在回流焊过程中无法充分润湿,会导致虚焊、假焊、焊点空洞等问题,直接影响电路连接的稳定性和产品的长期可靠性。
材料与工艺验证
在SMT制程中,PCB的表面处理工艺(如OSP、ENIG、沉银等)、焊膏质量、元件镀层(如金、锡、铅等)都会影响可焊性。通过测试可以验证:
材料兼容性:焊料与PCB焊盘/元件引脚的化学相容性;
工艺稳定性:焊接温度曲线、助焊剂活性等参数是否合理;
存储与使用规范:焊膏、元件在储存和印刷过程中是否吸湿或老化。
降低返修成本
可焊性不良会导致大批量焊接缺陷,增加返修成本和交期延误。通过提前测试,可在生产前筛选出问题材料或工艺参数,避免大规模生产风险。
可焊性测试是一种量化评估焊料润湿能力的实验方法,检测方法如下:
浸锡法
将待测样品(如元件引脚或PCB焊盘)浸入熔融焊料中,通过传感器测量润湿力随时间的变化,计算润湿速度和润湿面积。
标准要求:润湿时间 ≤ 2秒,润湿面积 ≥ 95%(如IPC-J-STD-020标准)。
焊球润湿测试
将焊球放置在加热的焊盘上,观察其熔化后是否均匀铺展。若焊球收缩或形成球状,则表明可焊性不足。
X-Ray检测法
在SMT产线中,通过焊膏印刷后AOI(自动光学检测) 或X-Ray检测回流焊后,间接评估焊点润湿质量。



